7月27日起,双剑合璧来自洛阳与苏州的跨越时空240余件文物将共同亮相苏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馆藏的两柄吴王夫差剑与苏州博物馆馆藏的吴王夫差剑进行“双剑合璧”,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季札挂剑漆盘”同时现身展厅,吴王让人眼界大开。夫差26日上午,剑苏携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提前进行了探访。双剑合璧
苏州博物馆馆藏吴王夫差剑铸工精致仍完好如新
位于苏州博物馆的负一层特展厅,“东周时期的两柄洛阳与苏州”特展将在这里举办。记者看到,吴王苏州博物馆馆藏的夫差吴王夫差剑正陈列在玻璃柜中,这柄剑作为国之重宝,剑苏其年代为春秋晚期,双剑合璧夸克通长58.3厘米、跨越时空身宽5厘米、两柄格宽5.5厘米、茎长9.4厘米。剑身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为犀利。近锋处明显收狭,双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线,两从斜弧面。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汽车之家镶嵌有绿松石。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纤细的凹槽,遗存少许绿松石。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明利告诉记者,这柄剑是迄今已知几柄吴王夫差剑中,最为精美完整的一件。夫差是吴国末代君主,公元前495—473年在位。据了解,此剑使用了分铸技术,分铸是中国青铜铸造技术中的高级工艺,一般将比较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先行铸成,然后再插入合范的相应部位熔铸在一起。著名的双色剑和大多数器物的耳部即使用此技术。此外,圆盘形首铸有多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这种细密的多圈凸棱经上海博物馆等机构多次实验,在现代技术下也非常难以复制和仿制。
记者看到,这柄吴王夫差剑铸工精致,历经二千四百余年仍完好如新,无比锋利。据苏州博物馆所作的测试,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仅
洛阳博物馆馆藏吴王夫差剑剑锋和刃部皆锋利
在苏州博物馆馆吴王夫差剑的旁边,则是另一珍贵藏品——洛阳博物馆馆藏吴王夫差剑。这柄吴王夫差剑与1991年洛阳东周王城战国墓出土,其年代为春秋晚期,通长48.8厘米、身宽4.2厘米。剑身有铭文两行,因锈蚀,仅见七字“敔王夫差其元用”。剑锋和刃部皆锋利,手柄处较宽便于抓握,利于攻击时劈刺,能在实战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文物保管中心主任侯秀敏介绍,此剑形制和铭文风格同外地出土的吴王夫差剑相似,作铸时间应当是夫差在位的二十余年。夫差剑在东周王城内的出土充分体现了周王室与吴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1991年8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洛阳某处住宅建设的考古工作中,对王城东北部的一批东周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战国早期墓内堆放了众多精美随葬礼器和兵器,当用毛刷拂去青铜剑上的泥土,“吴王夫差”的铭文字样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兴奋不已,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讨论和疑问。吴地生产的青铜剑如何流转到周王城之内?它会是吴国朝见周王室敬献的礼物吗?还是吴国灭亡后辗转而来的战利品?
两柄吴王夫差剑合璧展出见证东周时期交流与碰撞
据记载,东周自平王东迁洛邑始,在“礼崩乐坏”的表象之下,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经济与文化蓬勃发展。洛阳一边坚守原有礼制秩序,勉力维持周室统治,一边凝聚、吸收周边文化精髓,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天下视野的轴心。王城之外,是此消彼长的四方诸国,你唱罢来我登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便是位居东南的重要代表。为保持军事上的优势,吴国选择将紧缺的铜原料投入兵器制造之中。其铸宝剑工艺精湛,品质优良,为时人珍重。
如今,洛阳博物馆馆藏吴王夫差剑与苏州博物馆馆吴王夫差剑在苏州“双剑合璧”,它们的主人早已成为历史人物,只留下这两柄剑两两相望。剑如同一条纽带将吴地与中原连接在一起。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明利介绍,本次展览将“剑”作为题引,围绕两柄吴王夫差剑展开叙述。一柄出土自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现为洛阳博物馆珍藏,另一柄则是苏州博物馆历时多年征集所得。两柄剑跨越时空重重阻隔,万里流转,见证了东周时期的交流与碰撞。此次展览,依托洛阳、苏州两地历年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梳理中原与吴地之间交融共生的发展脉络,再现中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历史进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